“指数回来了 账户还亏着”?为什么今年感觉赚了指数不赚钱?

2023-06-07 14:47:01

白点癫风的初期可以治好吗

  经历了3月以来的“颠簸”,上证指数在5月迎来转机,突破了前期的震荡平台,站稳3300点,逼近3400点。

  但也有一些投资者在感慨:“为什么指数回来了,我的钱却没跟着回来?为什么只赚了指数不赚钱?”

  01

  这轮上涨有什么特点?

 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轮上涨,那必须是“分化”。

  从3月1日至今,沪指经历了震荡盘整跑了个来回,从3300点又回到3300点,但市场的热点却早已变了天。

  一边是热点轮动快,人工智能、游戏和“中特估”等概念此起彼伏;另一边是新能源、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的创业板一度陷入调整,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,一半是海水、一半是火焰。

  从宽基指数来看

  3月1日至今,科创50以绝对优势领跑所有核心宽基指数。4月底以来,前期强势的芯片、消费电子等连续调整,前期盈利有所回吐,但仍然在今年保持了强势。

  近期“中字头”为代表的权重板块估值修复,价值风格短期有望占优。

来源:Wind,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。

  从大类风格来看

  科技(TMT)风格在人工智能热潮的催化下大幅上涨,金融地产估值修复,其余风格普跌,而先进制造和消费的跌幅均超过7%。

3月以来上证指数VS大类风格指数

(来源:Wind,申万大类风格指数,统计区间:2023/3/1-2023/5/5)

  从行业表现来看

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,仅有8个行业跑赢了上证指数,分别为TMT方向的传媒、计算机、通信、电子,以及“中特估”方向的建筑装饰和石油石化等。

  表现最好的传媒行业指数(+43%)与表现最差的基础化工指数(-15.69%),相对收益就相差了近60个百分点,尽显行业间的分化与参差。

3月以来上证指数VS申万一级行业指数

(来源:Wind,申万一级行业指数,统计区间:2023/3/1-2023/5/5,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)

  于是,在大盘指数温和上涨的背后,赚钱的难度反而有所增大。

  选对了方向就是结构性牛市,赚得盆满钵满;选错了方向就是云泥之别,投资的难度犹如逆水行舟。而且大部分行业距离前期高点仍有一定距离,选中的难度也不容小觑。

  02

  本轮行情中领涨的基金有什么特点?

  挖掘基统计了全市场权益类基金(股票型+混合型)从3月初以来的表现,并列出了其中的前20名,如下图所示:

  (来源:Wind,统计区间2023-3-1至2023-4-14,重仓行业数据、基金规模源自2022年报,只含主代码,剔除2023年新发基金)

  我们不难发现,此轮上涨幅度靠前的基金基本都拥有以下共同的特质。

  重仓方向赶上了风口

  例如这一波行情中,在人工智能投资浪潮催化下的TMT成为绝对的主线。复盘年初以来各大行业的表现,无论是3月以来还是年初至今,TMT板块都在涨幅排名中绝对领先,而排名前20的基金无一例外都与TMT概念相关,重仓行业主要聚焦于传媒和电子。

  指数基金成为赢家

  排名前20的基金中,大部分为被动指数型基金,指数基金在这样的结构性行情下优势凸显。核心原因在于,指数型基金(含ETF和ETF联接)的定位非常明确,就是跟踪对应的指数,在建仓期之后都是高仓位运行。因此当所跟踪的板块恰好处于风口、存在趋势性机会的时候,它就会涨幅喜人,甚至超过很多主动管理的基金,能够最大化捕捉收益。

  基金规模不大,“船小好调头”

  除了个别基金外,大部分基金规模全部在20亿元以下,甚至包括部分“迷你”基金。这一轮上涨行情中板块轮动频繁,同时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风格切换,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,如果基金规模不大,则更容易适当调仓换股,把握市场的结构化机会。

  03

  为什么你的持仓没有挣钱?

  暴涨的人都是相似的,没有挣钱的人则各有各的原因。

  持仓不在风口,上涨乏力

  前期,市场资金主要聚焦人工智能,TMT的成交占比一度达到极致,5月以来“中特估”又表现强势,医药、新能源、食品饮料等前期热门板块似乎都面临着“被抽水”的困境。

  客观来说,市场风格轮动的确长期存在,背后的成因既有长期的宏观经济周期,又有中长期的产业周期,也有相对短期的库存周期,并且还有突发事件带来的情绪影响。

  市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,没有永远领跑的基金。风水轮流转,只要投资逻辑还在,就会有各自亮眼的时候。如果你持有的基金质地没有问题、前景没有发生变化,只是因为入场时点、市场风格等问题短时间内表现较差就草草离场,很可能最后是割肉亏损,增加沉没成本。

  喜欢频繁操作,追涨杀跌

  当市场频繁波动时,有些投资者存在投机思想,希望博取短线收益,因此频繁进出、过度交易。但想要在不同行业之间快速转换,对择时、择股、情绪理解的要求都很高,没那么容易,而存在的那些交易误差就是侵蚀我们最终收益的主要因素。

  现实的剧本可能是,你在频繁切换中踏空了大涨;或者在市场悲观时割肉清仓,硬生生变浮亏为亏损。

  以上证指数最近三年的走势图为例,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A点买入,B点卖出,实现买在区间最低点、卖在区间最高点。然而真实演绎的情况可能却是,当市场到达C点开始震荡回调时,很多人以为市场后续将“牛转熊”,于是在此阶段就选择卖出。谁知市场在震荡了小半年之后,又开始继续上涨,于是很多人在观望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市场涨势一片大好,认为市场可能还会继续“牛”下去,于是摩拳擦掌在D点再度入场准备大干一场,谁知市场转头就再次下跌。在后续操作中如果错过了B这个卖点,那么随着市场继续下跌,收益率大概率会告负。

来源:wind,2020.03-2023.03,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。

  在A股三十多年的走势中,类似甚至更甚上述时间段的波动数不胜数,于是给投资者造成的结果就是,如果总想择时赚一波短线的钱,往往会被“埋”在山顶。

  04

 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?

  第一,板块轮动快速,切忌左右横跳。

  即便手上的持仓在本轮行情中没有赶上风口,并没有收获大涨,也并不代表基金或是板块的质地不佳。

  首先,有的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更偏均衡持仓,不会过度集中投资某个行业,那也有可能会削弱上涨力度,但这并非坏事,而是一种投资策略。

  其次,在当前板块轮动迅速的市场,只要行业投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,都有迎来补涨的机会。

  伴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,AI投资就会进入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,需要进一步甄别产业趋势真正受益的方向,就有可能继续踏浪而行。

  第二,市场“二八”分化的趋势值得重视。

  全面注册制之下,二级市场赚钱难度或将进一步加大。

  一方面,个股估值、交易结构将进一步分化,资金将持续向龙头公司及优质标的倾斜,而成交额较低的小市值公司将被加速出清;另一方面,未来个股走势或将两极分化,市场可能更多呈现结构性行情,全面牛市更不易走出,更考验投资选股能力,“半牛半熊”、“赚了指数不赚钱”可能成为常态。

 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不妨正确看待市场波动,建立成熟的思维框架和配置组合,选择那些长期景气度高、趋势向上的行业,并且进行组合配置,“东边不亮西边亮”,这样做能够比较好地提升投资体验,尽量少被短期波动干扰,有利于我们耐心等待收益。

  (文章来源:华夏基金)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关于我们

桥东百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投资理财、教育科研、生活百科、体育健康、国际资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
版权信息

桥东百科网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,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!